2015/1/14 9:44:35 From: 李玉珍
一個冬日的午后,我站在十八子總部一樓大廳的“十八子源流圖”,品著這幅古陽江全貌的清明上河圖,順著源流圖的指向,我在十八子工業旅游景區的導游小姐指引下,繞過刀具展覽廳,穿過書畫長廊,推開一道玻璃門,走過一段露天小路,我被帶進了“時光隧道”。
我安安靜靜地自由自在地在“隧道”里穿梭,感受著時光倒流的感覺。整條“時光隧道”按時間的順序分為五個主題,分別是樹皮、禾草、竹、木、陶瓷,它們代表了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農耕社會、半工業社會,每個主題分不同的場景來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當然,這所有的關系里都離不開“刀”,都圍繞著“刀”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展開,從割物、農耕工具,冷兵器等展視著刀促進人類文明及生產力發展的作用。當樹皮、禾草、竹、木被燃燒時,“火”成為了人類生存工具性能轉變的重要物質推手,人類最常的刀、日常陶瓷都離不開火。這個二十個沙盤組成的“時光隧道”,時隱時現地展現著“刀”這個佐證物從古到今的形成及科技含量,讓游人在不經意中了解刀的歷史文化,又不知不覺地吸收了歷史知識及歷史發展的規律!這是難道是“時光隧道”所隱藏著的玄妙?
我時而抬頭觀看墻上對每個沙盤作的中英文簡介,時而低頭輕觸每個沙盤前的電子顯示器,希望通過更的文字圖解來尋找它的答案,可惜,沒有更多的文字,僅有一幅幅沙盤玻璃鏡下不同時期的生活場景、勞動場景以及附著在里面的樹脂小人,栩栩如生,那些逼真的田川、河流、砂石、稻草、樹木、森林,樹屋、茅草屋、竹屋、棚屋、陶瓷屋,每幅不同背景的聲音,時光像倒進了人類祖先的原始森林,我聽到夜晚林中粗獷的狼嚎聲、野獸的怪叫聲、人猿求救聲……只要我愿意,我隨時可以點擊選擇讓自己回到那個遠古的年代,聽聽清明上河圖里那里叫買叫賣的討價還價吆喝的熱鬧聲,還可以回到春秋戰國時期到嘉峪關聽聽先民們揮著血與汗筑長城的豪壯,還可以去到土陶處聽聽打鐵的叮當聲或聽著剛出土被晾干了的瓷器的清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