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28 From: 鐘波
4月2日晚上,我們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好后,石經理讓我們拆開一件被厚厚的包裝紙裹著的物品。一打開看,啊,這不是唱片托盤還有唱針嗎?我再看看機器背面,發現有一個乒乓球口徑大的孔,這臺東西到底是什么呢?疑惑之時,當我側頭一望那臺子上的大喇叭,馬上就聯想到——是留聲機。
沒錯,她就是留聲機,一臺古董,勝利牌留聲機!她的年齡實在是太老,她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產物,我都不知到怎么來稱呼她了。
我仔細地打量打量了她——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她那醒目的標志,那個“Victor”單詞靈動地飄浮在標志的上方。標志的材質應是用銅片制成,上面只有單純的黑色印刷顏色,制作工藝應是采用絲印技術,油漆質量很好,都過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仍然輪廓清晰,稍有些斑駁,這更加證明了她歷經歲月的痕跡。她的出生地是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
我把目光轉移到她的頂部。她上部是個巨型喇叭,整體為古銅色,顏色一處深一處淺,記載著世紀的滄桑。喇叭之上,壓刻有精美的花紋,簡單而又顯得浪漫,似個英式長毛紱帽,充滿19世紀初的皇族貴婦的氣質。我由上往下觀之,觀察到她的底座,是呈一個正方體,各條邊為波浪線條。然而,底座的每一條邊的波紋銜接都非常圓潤、完整,都是做圓弧狀處理,沒有半點尖銳的輪廓。她的側面有一個動能小把手,這個把手是留聲機的動力來源。這小把手讓我不禁聯想起早前在媒體上出現個的手搖式電腦。但是,這個留聲機的把手搖出來的動力不是電能,而是完完全全的機械能,非常綠色環保。 不用電?是的,她的發聲原理也僅僅是通過唱片的“坑槽”小道引導唱針的振動而發出聲音,完完全全的機械運動而已。我想當時愛迪生發現“振動聲音”這個原理也是絞盡腦汁吶!
她的上面的正中是唱片托盤,托盤上面有綠色的纖維棉,應是起防滑作用,托盤的側邊也做了圓弧狀處理。還有,底座上面的中央是唱片托盤,而四周的空隙也沒有“閑”著,是粘上了剪紙式花紋的金屬片,真是簡而不單啊!如此工藝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真不愧是出自大家之手的作品!
觀察過后,我把她那張商家附贈的唱片放到托盤上,握住把手均勻的搖動了二十多次,唱片旋轉起來,把那支鋼釘式的唱針挪下來,跳動的音符便從喇叭里鉆了出來。響起的音樂是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主旋律,是歌頌毛澤東的。留聲機是老古董,音樂也是老古董,搭配起來真是古色古香。雖然聲音平實,動態單一,但她是那個遙遠時代的產物,是那個遙遠時代人們的奢侈品!我們不能用現代的Hi-Fi標準來衡量她的美麗!
她就是她,勝利牌手搖式留聲機。